螢幕擷取畫面 2021-03-21 213345
圖片來源:今周刊《省五成人力,研華機台不放過NG產品

派遣工作邁入第四個月。
離職的念頭湧入腦中。
心彷彿破了洞,有種失去了什麼的感覺。
--
自從所待的單位停線之後,就開始以「支援」名義,在各個單位遊走。
除了在《久站作業員感想之我的作業員op路》提過的單位之外,還進過無塵室、到其他產線協助測試,每換個地方,都要重新開始適應。
當初跟自己一起進來的組員們,被打散到不同的單位。每次支援結束,都會有人離職。
曾經熟悉的同仁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被反覆安置在更大的團隊中,放在一群已經有固定小圈子的團體內。
雖然我們來公司的目的是工作。但環境的適應與否,也是關乎自身能否穩定長久在同一職場的重要因素。
我在《派遣與正職的差異》一文中,有注意到同仁離去的理由,多數是外在條件與期待的標準有落差所致。
不過,能做到現在,已經不是因為上述條件,產生離職的想法了。
是內心的失落感造成的。
原本熟悉、感情不錯的同仁們,一個接一個地離開,初期建立起來的熟悉圈,正逐漸的縮小。
當同仁縮減到某個人數後,內心開始動搖,原本打算做下去的念頭,也跟著消失。
現在,對於工作提不起勁,做事不專心、一直想請假休息,也不想融入新的團體之中,甚至默默開始物色其他工作。
心境上的變化來的突然,連自己都覺得納悶。
與尚在的同期同仁分享了自己的心情,驚訝的發現,他們也有類似的感受。
思想了幾回,我歸納出三個,可能造成內心失落的原因:
1.低成就感帶來的煩躁:因為工作單調,重複性高,很難在當中找到成就感,甚至工作中,會有心志被消磨的無力感跟職業倦怠。
2.低歸屬感帶來的孤獨感:頻繁更換單位、不停適應新環境、新組長、新團隊,產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歸屬於何處的迷惘。
3.失去情感連結:和自己同期的同仁逐一離去,所帶來的內心衝擊最強烈。
初來乍到時,擁有相同身分(派遣)、共同相處經驗的同仁,所凝聚起來的情感,足夠動搖一個人在工作的去留意願。跟歸屬感有些類似,只是屬於人際方面的缺口,讓人找不到堅持留下來的理由。

身為派遣員工的我,沒有非此公司不可的執著、也對工廠類型的工作沒有好惡,只是因環境的變化,感覺到空虛。
當工作只剩下「賺錢」這個目的時,對所處公司的認同感、對生活的期待感,內心的安定感,都將不復存在。
該離職嗎??
是的,想離職。
但是,離職換工作雖然也可以,但不見得要把它當成第一選項。除非是有其他生涯規劃,或者想往與技術員的工作性質不同的領域發展。
否則不建議輕易就把離職當首選。
發生狀況時,我習慣先試著釐清原因,再找出解決方式,嘗試幾次無法克服,再考慮離職比較妥當。
如果遇到問題,都想用離職迴避,未必是好事。
離職看似避免了問題,其實只是把問題,丟給未來的自己去面對而已。
類似性質的工作,會碰到的狀況通常都很雷同,若不克服它,狀況只會重複的發生,而自己也只會不停的在謀職-任職–離職的迴圈中打轉。
所以我忍住了第一時間冒出來的念頭。
還記得我剛入職時,同期的一位小女孩,小小年紀已經換了七、八份工作。
她說她一直都在工廠上班,但沒辦法在同一個工作超過三個月,原因是太無聊了!
果真,做不到一個月,就離職了。
這個小女孩遇到的狀況,其實我也反覆經歷到,只是我用其他的方式排解「無聊」這個問題。
所以工作無聊,並不會成為我離職的動機。

上述提到的三個問題,既然讓我有離職的念頭,我就想試著克服它。
比如工作單調無聊,覺得這工作沒有挑戰性、無法帶來成就感。
當我們把「沒有成就感」反覆提出時,內心會強化這個認知,進而忽略這份工作,可能帶來的學習機會。
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把感受「放大」了。
那怎麼改善沒有成就感的問題呢?
既然沒有成就感,就自己創造吧!工作沒有挑戰性,就自己設下關卡,用遊戲的方式去闖關
比如測試晶片,我就會自己給訂一個達成數量,在指定時間內測試完多少數量;組裝產品時,思考如何將SOP步驟更精簡快速等,甚至會以學會不同站點的工作為目標,主動去請教其他站點的同仁如何操作,還順便連絡感情,讓工作不這麼單調。
也可以利用備料空檔時間,閱讀、練字、甚至玩填字遊戲、數獨等,透過這些小遊戲,提升自己職場外的小成就等。
記得留意周遭變化,隨時要中止喔。

至於低歸屬感,覺得自己不屬於任何一個單位的孤獨感,我覺得跟自己怎麼解讀自己的身分有關。
我待的部門經常需要到處「支援」,所以必須不定時的面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對於喜歡固定在同個區域工作的人來說,真的不好適應。
剛開始,我對這個模式很不習慣,為何不能在同個地方穩穩做?
之前也有幾位同仁,是因為這個原因離職的。
後來,我是以排解工作內容單調的短期調度來看待。像在短期打工一樣,也有點像見學,到處去陌生的部門,體驗、感受他們在做的工作,遊走一遭後,對公司的製造及運作更認識,也能大致知道,自己擅長或不擅長哪類型的工作內容。
有時繞過內心最直觀的想法(不加思索認為,要在固定地方做才好),用不熟悉、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仔細想想,支援也能讓自己看到不曾看過的領域),並試著接受新的解讀方式,心裡也比較好受。

最後,最難忍受的情感連結流失,該怎麼辦?
自從感情很好的幾位同仁接二連三離開後,我一度想跟著他們揚長而去。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關係,越來越單薄,然後被安插在更大團體中之後,一直有格格不入的違和感。
剛換來新的產線支援的前幾天,我跟少數同期的同仁,總是坐在邊緣,形成兩個一大一小的團體,特別突兀。
看大團體和樂融融的互動交流,我內心覺得孤獨。
但,這只是感受,跟上面沒有成就感所提的相同,只是把感受「放大」了。
同仁離去所帶來的衝擊,看似難以忍受,但終歸會回歸於平靜。
等孤單、失落的情緒平穩後,再重從頭開始,擴張自己的人際、重組自己的舒適圈。
與剛入公司時的方式略微不同,已經有小團體的前輩同仁們,不需要急著融入,初期先觀察,聽他們在說什麼、談論什麼,誰比較活潑、誰比較文靜,互動方式是什麼,是打鬧豪邁型的交流、還是文靜輕聲型的交談。
在這群人中,找出覺得比較適合自己交流模式,或話題相似的小群體,並默默地記住他們的名字,在他們談天的時候,禮貌性的參與他們的話題,也不要搶奪說話權,少少的參雜幾句,幾次下來,就有初步的認識了。
覺得談得來,就繼續;話題不投機,就淡淡的退出,保持友好態度。
不需要擔心被拒絕或排擠,大家出來工作,也都是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只要不是態度不好,多數的同仁都是傾向和平友好的相處,畢竟是長時間要共事的人,比較不會出現刻意刁難或無視的狀況。
真的碰上也無妨,去找願意讓你參與的團體便可。
就這樣,我重新建立了人際關係,找回失去的「歸屬感」。
現在,我已經不覺得孤獨,可以很自在地跟新的團體共處。

如果沒有公司這種「支援」形式的話,我不知道自己也能從中學到這麼多應變能力跟思考模式,
雖然覺得作業員的工作很無趣,但想學習一樣有地方讓你有所「成長」。
職場雖然很重視技術跟專業,但我相信,不管哪個行業別,職場的軟實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你說,作業員很難有成長嗎?
就看你怎麼定義,你在這裡的目的,以及想在這裡獲得什麼囉


我的作業員OP路:
派遣與正職的差異之我的作業員OP路-心態調適很重要
久站作業員感想之我的作業員OP路-久坐久站都要試著接受適應

阿泡的投資理財與個人成長快速索引阿泡的投資理財懶人包
阿泡的育兒及精油日常快速索引阿泡的育兒&精油日常

LINE貼圖網址這裡
FB專頁:阿泡日常的五四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泡 的頭像
    阿泡

    阿泡日常

    阿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