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情商課情緒勒索

自從看了這個影片【蔡康永:你努力取悅別人的樣子,讓人心疼】之後,我就很想看這本書了。

 

文章第一篇面提到「標籤」對我們的影響。

想想看現在的你是什麼身分呢?這個身分的你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你是學生,應該用功讀書、聽父母的話;你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事成熟穩重。
你是天蠍座,一定心機很重、心眼很小;你是男人就不該畏畏縮縮、男兒有淚不輕彈。
你是媽媽,應該要以家庭小孩為重,犧牲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家裡一切...

我覺得每個人多少都有被社會價值、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貼上「應該」標籤,甚至自己也認同這個「應該」而去背負了這些標籤所帶來的責任與壓力吧!!

 

但有沒有想過這些標籤未必是自己想要的呢?
身為媽媽後我最常聽到的就是「為母則強」這個詞彙了,好像成了媽媽之後,一定要強大得無所畏懼、無止盡的為孩子犧牲付出。
我看到很多媽媽朋友,真的因為當了媽而變得無比堅強、卻也同時變得無比脆弱。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認同「為母則強」,但認知上並非社會價值所給予的那種無堅不摧的強悍,甘願為了孩子離開職場、為了孩子不斷勞心勞力、。

如果每位媽媽都該這麼「強」,我想我絕對是不及格了。

但又如何呢?我並不認為社會貼給媽媽的形象,我要照單全收才算「合格」。
 

這本書會引導讀者怎麼跟自己對話、探索自己,如何誠實面對自己。

所謂的情商就是辨識當下的自己,當下正處在什麼情緒,然後一步步認識自己,就會逐漸擁有安放情緒的能力。
比如看場感人的電影而哭泣,究竟是什麼場面讓你落淚呢?是開心、難過還是懊悔地落淚呢?為什麼會因為這樣而哭呢?

學習在情緒出現時分析情緒的來源,可以幫助自己了解自己。
再比如為什麼討厭或喜歡某個人?把說不上的討厭(喜歡)具體描述出原因,然後反思其原因跟自己是否有關連。試著讓這些情緒明朗化,使自己能更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緒是從何而來。

 

書裡有個我很喜歡的觀念,我們傳統文化都喜歡報喜不報憂,只要是負面的(死亡、消極、憤怒...),都是迴避、隱藏甚至排斥,但這樣做並不會讓這些負面離開我們。

正面或負面、悲觀或樂觀,都是我們看事件的態度,跟事件本身無關,很多事情不用都分正負或好壞。

死就是負、生就是正、晴天就是好、雨天就是壞。這些都是我們依照我們的態度去給予的評論,事件本身都只是種狀態、現象罷了。

 

那我們該如何面事件造成的各種負面情緒呢?

悲傷: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失去一段戀情、失去一位至親,使我們陷入悲傷,這時失去的人會傾訴、而身邊的人會慰問,無關的人則八卦。

人在透過傾訴排解痛苦後,也會追究原因。透過不斷問「為什麼」時,來找出答案、或者啟發。

如果悲傷後,仍找不到解答,不妨在為什麼的後面多問一個「怎麼辦」,讓自己有機會找到答案而從失去中得到成長。

害怕:

害怕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我們因為怕痛而不去碰觸火源、怕受傷而遠離危險。如果我們可以用保護者的角度去看待害怕這個情緒,那他其實也不算是「負面」情緒了。

憤怒:

憤怒是有力量的情緒,在發火之前,先想想「怒」字:心被奴役、被控制,要訓練自己成為駕馭怒氣的主人。

自卑:
這是來自理想的我,而現在的我無法達到這個理想而產生的情緒。

很多自卑來自於比較,因為我們從小被灌輸要有目標,學習像偉人一樣看齊,所以心中樹立了很高的標準。
想想「理想的我」是從何而來,因為外在的標準?(高瘦美還是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還是想成為另一個某某某?

將理想的我切割一半,分成理想跟我兩部分。將我的缺點也組裝進真實的我裡面,就形成現在的我。

以做自己(真實的我)為標準,再以此標準進行檢討、改善,就不會因為那高標準的理想而自卑了。

後悔:
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若選擇就會後悔沒選另一個,常聽到一個假設性的提問:如果人生能重來,你想回到哪一個時期?
會有這個問題產生,多半是因為有後悔才會提出來的吧!
但每一個選擇都是當下認為「正確」而做的判斷,即便後面造成了遺憾而後悔。

也許後悔帶來了些許痛苦,但也提供我們校正人生方向跟調整行為的機會。

空虛:

作者認為的空虛是努力都白費、化為一場空。比如讀書還是考不好、傾盡所有還是得不到愛之類的。

我們只要不把自己當成主角,用配角、觀眾的角度去參與事件,我們就比較容易把重心放在過程跟大家成全出來的結果,而非個人收穫上。

像讀書考不好的印象,可以放寬場景到讀書時期,得到了友情、團體生活等體驗,考試讀書不如意,但在校園生活卻也有參與各種競賽、活動而得到不少有趣的回憶。

得不到愛的話,可以跳脫主角心態,用觀眾的角度去看看這段感情,「主角」(就是自己)為什麼渴望愛?這麼想要對方的愛?
這段追求感情的過程是否太激進還是步調太快或者對方早已心有所屬?雖然沒有成功的得到期望的愛,但這段「過程」感受到什麼?體驗了什麼?

這個方式我有覺得很有用,而且套用前面提到的,每件事都是一種狀態的呈現,好壞正負都是我們去評論決定的。

將自己從遭遇的事件的當事人轉換為局外人視野,更有助於跳脫情緒的掌握喔!!

搞懂自己的情緒來源、重新認識「負面」情緒,多跟自己對話,透過認識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好像繞口令)

 

為何總會想迎合別人、討好別人?會活得不自在?
因為我們在社會打滾,總會綁手綁腳。但所謂的社會只是一個形式上的詞彙,本身沒甚麼涵義,但我們卻會對「社會」進行想像,並透過自我期望在社會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比如認真讀書,是想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是藉由讀書,想要在社會彰顯自己價值的一種表現。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而努力,但這樣的努力是自己想要的嗎?

訓練情商的目的,不是為了迎合別人、符合社會期待去討人喜歡,是要讓自己活得自在,讓身邊的人相處也覺得輕鬆進而討人喜歡。


蔡康永的情商課情緒勒索
最後心得總結,作者用很多生活中的案例去帶入他想表達的思考方式,並且用簡單的漫畫去呈現他的內容,排版很舒服,重點標題也都用色彩去標示了,算是很簡單好懂得書,而且建議再搭配看他的影片,會更明白他想傳授的是怎樣的「情商」喔!

推薦指數:●●●●○
【以上純屬心得分享,不代表任何立場。】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 出版社

出版日:2018/11/1

語言:中文繁體

定價:350 元

購書請按【這裡】


 

阿泡的投資理財與個人成長快速索引阿泡的投資理財懶人包
阿泡的育兒及精油日常快速索引阿泡的育兒&精油日常

LINE貼圖網址這裡
FB專頁:阿泡日常的五四三

 

arrow
arrow

    阿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